要了解使用方式的话,先要简(shen)单(ru)理解 Controller、Directive 和 Factory 分别是什么。
文章主旨:Angular 2 就是 Angular 1.x 最佳实践的延伸,所以了解 Angular 2 中的做法,就可以了解 Angular 1.x 中应该怎么做。。
作者:Trotyl Yu
链接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27836513/answer/76686560
来源:知乎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,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。

1. Controller

Controller 虽然叫 Controller,但远没有后端框架中的 Controller 那么复杂的作用,Angular 1.x 中的 Controller,说得不好听一下,就仅仅是一个初始化器(Initializer),进行相关的数据绑定(包括字段和方法)而已,一般的初学者用法如下:

1
2
3
4
5
6
7
8
// Angular 1.x with $scope in ES5
myApp.controller('myController', ['$scope', 'itemService', function($scope, itemService) {
$scope.currentItem = itemService.current();
$scope.items = itemService.all();
$scope.add = function(item) {
itemService.add(item);
};
}]);

可以看到,上面的代码中,Controller 干的事情仅仅就是把相应的数据或者方法绑定到 ViewModel 中。随着 Angular 1.2 中 Controller As 语法的到来,就不再需要 $scope 了:

1
2
3
4
5
6
7
8
// Angular 1.x with 'controller as' in ES5
myApp.controller('myController', ['itemService', function(itemService) {
this.currentItem = itemService.current();
this.items = itemService.all();
this.add = function(item) {
itemService.add(item);
};
}]);

这样,就可以抛弃 $scope 了(其实事件传递还是有可能用到)。看到 this 之后,我们不妨思考一下,这些属性到底是对象独有的还是类(严格地说JavaScript中叫原型)共有的呢?通常都是后者,即只要是这个 Controller,都要有这些属性。这样,我们就可以考虑,把不变性的内容(比如基本上所有的方法)作为原型的属性而非对象的属性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// Angular 1.x with 'controller as' in ES5
myApp.controller('myController', ['itemService', ItemController]);

function ItemController(itemService) {
this.currentItem = itemService.current();
this.items = itemService.all();
}

ItemController.protoype.add = function(item) {
itemService.add(item);
};

这样就避免了把一坨方法绑定也挤到 Controller 里,也可以更清晰的看出 Controller 的初始化作用。(this 会顺着原型链查找的,但是可能很多用 Angular 的人并没有清晰的看到 Angular 仍然是普通的 JavaScript。)然后,随着 ES6 的流行,我们可以很轻松的转换成 ES6 的版本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// Angular 1.x with 'controller as' in ES6
myApp.controller('myController', ['itemService', ItemController]);

class ItemController {
constructor(itemService) {
this.itemService = itemService;
this.currentItem = itemService.current();
this.items = itemService.all();
}
add(item) {
this.itemService.add(item);
}
}

所以,因为 Controller 的作用就只是初始化,在有了类(class)的情况下,就完全可以被同化到 class 的 constructor 里面了。如果开发人员喜欢静态类型的话,还可以使用 TypeScript,也就相当于在 ES6 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静态的类型系统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// Angular 1.x with 'controller as' in TypeScript
myApp.controller('myController', ['itemService', ItemController]);

class ItemController {
private currentItem: Item;
private items: Item[];
constructor(private itemService: ItemService) {
this.currentItem = itemService.current();
this.items = itemService.all();
}
add(item: Item): void {
this.itemService.add(item);
}
}

其中,用到了 TypeScript 的一个语法糖,即在构造函数的参数名前加上可访问性修饰符(private、public)可以直接添加为实例的属性。最后,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理解 Angular 2 中的写法了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// Angular 2 in TypeScript
@Component({
...
})
class ItemController {
private currentItem: Item;
private items: Item[];
constructor(private itemService: ItemService) {
this.currentItem = itemService.current();
this.items = itemService.all();
}
add(item: Item): void {
this.itemService.add(item);
}
}

由于 TypeScript 提供了 Metadata 支持,Angular 2 可以直接按类型注入(当然也依然可以使用按名注入,如果有特殊需求的话),不需要再手动键入依赖名称了。

综上所述,Controller 唯一的作用就是初始化,除了从外部到 ViewModel 的简单赋值(或极其简单的运算外),其他所有过程都不应该出现在 Controller 中。

2. Directive

Angular 1.x 中的一个奇葩问题就是把所有自定义的 HTML 扩展都叫做 Directive,引起了很多误会。Angular 中的 Directive 按用途分为三种:

  • Component Directive
  • Attribute Directive
  • Structural Directive

Structural Directive 是最特殊的,相当于一般 MVC 框架中 Template 的关键字,作用是影响 HTML 的文档结构而非特定元素,比如 ngRepeat、ngInclude、ngIf、ngSwtich 等。

另外两种的话就很好分了,不出意外的话 restrict: ‘E’ 就是 Component Directive,restrict: ‘A’ 就是 Attribute Directive,前者作为一个独立元素(或者说组件)存在,比如 ngForm,后者影响现有元素/组件的某些效果,比如 ngClass、ngModel、ngSrc、ngStyle、ngClick 等。(在 Angular 2 中由于引入了通用的属性绑定和事件绑定机制如 [class.someKey]=”someValue”、[style.someKey]=”someValue”、[src]=”someValue”、(click)=”someMethodCall()”,所以对原有属性的封装和对原生事件的封装的 Attribute Directive 都不需要了)

Angular 1.x 中,controller 既可以作为 Component Directive 的属性也可以作为 Attribute Directive 的属性(比如 ngController、ngView),但是由于由 ngController 的存在,近乎于可以创造独立于 Directive 的 Controller。Angular 2 中废弃了 ngController 这个存在,所有需要用到 Controller (或者说 Constructor)的地方都需要自己定义相应的 Directive。

综上所述(虽然好像并没有怎么述),Angular 的哲学理念就是保证 View 层尽可能的使用声明式语法(而非命令式语法),一切初始化相关的东西都放在 Controller 中(慎用 ngInit),所有需要用到 Controller 的地方都封装成自己的 Directive。

3. Factory?

如果说的是 Provider、Factory、Service、Value、Constant 的总称的话,一般来说并没有 Factory 的叫法,要么叫 Service(官方早期是这么叫的,但是会有 a Service is a Service 这种跨层次重名情况),或者叫 Provider(除 Constant 外本质上都是 Provider,Value 和 Service 是调用的 Factory,Factory 是调用的 Provider),或者高雅一点叫 Dependency。这里暂时叫一下 Provider,如果不习惯的话,脑补成别的名词就好。。

其实如果按本文这种顺序的话,用下排除法就知道什么时候该用 Provider 了,所有没有在上面两者的职责内的情况,包括但不仅限于网络、存储等其他一切与展示逻辑无关的内容。

至于这几个东东内部的区别,The Provider(不是泛指)的话具有可配置性,可以在程序运行前进行相应的设定;Factory 和 Service 除了写法上没有什么区别,喜欢用什么用什么,不一定要按它的名字来;Value 和 Constant 为单个对象依赖,Constant 可以在 Provider 的配置阶段使用,其他都不能。Angular 2 把上面这些东西的名词叫法合并了,虽然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功能上的改变。(不过,依赖注入的机制倒是改了不少。)

综上所述,所有与展示逻辑(或者说交互逻辑)无关的部分都应该写成 Provider(广义的)。